关灯
护眼
字体:

108第107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韩国夫人钟氏锦华元酆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另一行写的是“女公子朝阳元酆七年”。

    “莫非都是忌日?”冷汗湿透了背后的衣服,“于适之在家里自杀,这是他老婆孩子?她们也都死在这里?怪不得阴气这么重!”

    董鹏枭并不知道于家的家事,所以什么“韩国夫人”“朝阳公主”他没有一点印象,只想,既然写在这里,估计就是于家的人了。于适之后来配享真宗庙庭。一个人死后得到如此殊荣,如果他的后人还活着,应该是得到不少封赏,子孙要出将入相,女儿多半要做贵妇。不过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想来这一家的确是都死绝了。

    心下觉得阴森森的,面上却不能表露,因道:“有什么了不起的?死了就死了——这字怕是什么人拿磷粉写上去的。恶作剧!”

    疾风堂的人来自武林,当然知道磷粉写字这种江湖骗术。只是关心为何会有人在废墟里写上于家一家人的姓名和死忌,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冤屈或者仇怨?他们仔细看那几行字,见最后一个“年”字收尾一笔拖得很长,像一滴血流了下来,引着他们的目光向下,因看到一堆瓦砾之后还有字迹。几人便将瓦砾移开,见那里写着两句诗。因为并不是用磷粉写的,所以辨认良久才勉强读出,乃是:“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这是什么?”大家不解,“好像跟上面这些名字没什么关联吧?”

    “这……”董鹏枭挠了挠后脑勺,“孙晋元不是说这里曾经有不少文人来游玩么?或者是他们一时兴起的涂鸦之作。左右这里也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我看纯粹就是恶作剧。咱们里外看看,没有人,就回去向太子殿下复命吧!”

    疾风堂的人赞同。大家当下把废墟搜查了一番,真的是除了他们之外,连一条鬼影也没看见。便回到了彩棚,将一切所见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竣熙。

    因为推行新法的缘故,大臣们大多都知道于适之,而风雷社的士子更从程亦风那里借过《于文正公集》,对这位变革先驱十分佩服,实在没有料到误打误撞之下竟来到了他的故居。

    “或者是他的某位故人在那儿祭拜,却被我们打扰了?”高齐道,“文正公这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不时有些人来凭吊也不是稀奇的事。”

    “果然。”竣熙道,“不过,弄些灯笼磷粉之类的,也太过诡异。文正公既然是光明磊落的忠良之士,他的朋友便不该弄这些不知所谓的花样。”

    这“不知所谓的花样”倒有点儿像是公孙天成的手笔,程亦风想,他视于适之为恩人,常常来祭拜也在情理之中。

    算起来自己倒从来没有拜祭过于适之,程亦风眺望着荷塘的对面,如今只有一片漆黑。朝阳公主和自己在凉城城楼上有过一面之缘,符雅曾经给她做过伴读……而韩国夫人被皇后害死,符雅也是因为目睹这一切才会遭遇今天的不幸。

    如此一想,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要到于家的废墟里去看一看。

    于是,当竣熙率领众人打道回宫的时候,他告了罪,落在后面。提盏小小的灯笼,独自走进芙蓉庙的断壁颓垣。

    没花太大的功夫,他也找到了写着于适之一家忌日的墙壁。那字是正楷,和寻常墓碑上刻的那种差不多,实在看不出是什么人的笔迹。而绕到前院,在烟火熏黑的墙壁上,依稀可看到“昔饮于堂,今奠于庭。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这样一句话。这倒果然是公孙天成的笔迹。想来这篇祭文是写在中秋失火之前,原来或者有百余言,如今只能看清这一句了。

    他不由轻轻叹了一声,某种不详的预感像小锤子似的敲在他的心头:中秋的时候,符雅还同他一起在*居写螃蟹诗,如今却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如果将来真的不可复见,那自己要如何支撑下去呢?

    这个想法让他浑身冰凉,忙狠狠地摇头,想将这念头甩去。可是,这不详之感如魔鬼,一旦攫住了他,就怎么也不肯放开。他的胸口好像被插入一把利刃,每一次心跳都剧痛无比。呼吸急促,两耳轰鸣,他感觉灯笼的光芒在眼前越放越大,好像在四周燃起熊熊烈焰,要将自己吞噬。然而一瞬间,又变得漆黑——是他失手丢了灯笼,再要去捡时,已经熄灭。

    只能盲人般地摸索。但瓦砾堆中不易行走,才几步,就跌倒下去。

    “程大人,是程大人在那里吗?”听到呼声,仿佛是白赫德,便应道:“是我!”果然见神父提着灯来到跟前:“我见大人自己走在后面,心里放不下,就追上来了——大人是不是扭伤了脚?”

    “没有。”程亦风站起来,胡乱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只不过是丢了灯笼,多谢神父。”

    白赫德给他照着亮,自己也打量四周,忽然叹了一口气,道:“大人知道么,我和以斯帖第一次见面也是在一片废墟之中呢!”

    “是么?”程亦风道,“听说神父和符小姐是在婆罗门国认识的?”

    白赫德点点头:“婆罗门乃是南海著名的佛国,庙宇不计其数,国内各个市镇几乎成天香烟缭绕。也正因为如此,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那日,其首都最大的寺院金顶寺也被付之一炬,并牵连了附近的许多民宅——连我的教堂也包括在内。当时许多人就到金顶寺去清理废墟帮助重建,算是一项功德。而我教堂的弟兄姊妹却没急着建房,时逢礼拜之日,我们就在废墟上聚会。以斯帖恰巧经过,觉得好奇,便留下来看热闹。她看到我们的教友如此喜乐,就问:‘你们眼下没有片瓦遮头,恐怕明天的口粮也不知在何处,不先忙着温饱,却在这里唱歌聊天,为什么?’我就告诉她,经上说了,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他的一切神自然会赏赐给我们。”

    程亦风没有心情听白赫德讲道,摇摇头:“神父,我们回去吧。”

    但白赫德不肯就此住口:“大人,当时以斯帖也不明白这话的意思,还笑话我们说:‘照你这样,岂不是可以成天什么都不干,就在这里说说空话,跪拜祷告,衣食就会从天上掉下来?这哪里是虔诚,这是懒惰嘛。’我就指着天问她道:‘天上的鸟儿也不种也不收,你见过它们为粮食而愁眉苦脸吗?’我又指着路旁的花问她道:‘这些花既不纺线也不织布,但它们如此娇艳,恐怕比小姐你新年时候穿戴得还要漂亮。不过小姐你几时见过它们为买不起绫罗绸缎胭脂水粉发愁呢?’”

    程亦风完全不知道白赫德说的是什么意思,似乎是要开导自己,然而颠三倒四一时飞鸟一时花草,叫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也许是这虔诚的神父到这时候还不望要拉人入教吧?他哪儿有心思——再说,若这什么耶稣基督真的能保佑他的信徒,为什么符雅会遭遇这么多的不幸?“神父你不用再说了。”他道,“只愿你们的天父会保佑符小姐,若他能让符小姐平安归来,叫我程亦风做什么都可以——倾家荡产给你们修建教堂,或者让我皈依耶稣,我也答应。”

    “大人这是在跟上帝谈条件么?”白赫德笑道,“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岂稀罕你为他做什么事?全能的主当然会保佑以斯帖——连天上飞的麻雀如此卑微,如果天父不答应,一只也不会落到地上,何况以斯帖是天父宝贵的女儿呢?”

    听他这样说,程亦风经忍不住有些恼火了起来——符雅现在如何了,尚且不知,他来说什么大道理?若天父视符雅为宝贵,就让他立刻施展法术把符雅变出来,平安无事地带回到他的身边!胸中气血上涌,就要发作。

    可白赫德却忽然从袍袖里取出一封信来,递到他的面前。程亦风一愕,拆开看看,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这不是符雅的笔迹么?而且写明是“丁酉年腊月初八”,岂不就是几天前?他双手颤抖,几乎拿捏不住。弯腰凑近灯光看,上面无他,只有一首《忆江南》。词云:“长夜尽,再见复何时?多少心情多少事,一杯浊酒两篇诗。勇去莫徘徊!”

    “神父,这……这是……从哪里得来的?”他眼眶发热喉头也哽咽。

    “这是今天早晨有人送到教堂来的。”白赫德道,“以斯帖有一封信给我,又请我把这首诗转交给大人。”

    “符小姐信上说什么?”程亦风激动地问道,“她在哪里?究竟是被谁绑架了?她还好吗?”

    “大人一下问我这么多问题,叫我怎么回答?”白赫德笑道,“以斯帖没有说自己在哪里,看来也不像是被人绑架。她只说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叫我们不要为她担心。”

    “真……真的?”程亦风盯着白赫德的眼睛,生怕他欺骗自己,接着又去看信纸上符雅的寥寥数语,希望那是一种密码暗语,可以从中看出符雅的下落来。然而无论他都多少遍,都只是一阙《忆江南》而已。“那……送信的人呢?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见到符小姐?找到送信的人,可能就会找到符小姐了!”

    “大人别着急。”白赫德道,“符小姐既然是自己要离开,必然她的原因,恐怕也不想让人找到。大人何苦要强求呢?再说那送信的人只是受托从郊外的农庄为教会带粮食和蔬菜来,一并带来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信件。以斯帖在信封上没有落款,恐怕是混在一大堆信件里捎来的。你去问送信的人,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程亦风虽然略感失望,但是知道白赫德说的十分在理,况且,只要知道符雅平安无事,别的也不需要奢求了。不过还是忍不住问:“不晓得符小姐什么时候回来?”

    “这她没有说。”白赫德道,“我想以斯帖有自己的安排。只是,她不想大人继续为她担忧,所以写了这封信给大人。你们中原的文学无比深奥,我是看不明白其中意思的。但我想,她总是要大人放宽心怀,好好做你该做的事吧?”

    可不是!程亦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阙词已经铭刻在心中。细细体味那句“勇去莫徘徊”,岂不正是符雅在告诉他,新政也好,军务也罢,都要放手按照利国利民的方针来办,不要惧怕沿路的牛鬼蛇神——冷千山的党羽,哲霖的势力,宫里的皇后,宫外的康亲王,不要让他们阻拦新政的脚步,不要被他们左右保家卫国的大计。

    他不由心潮澎湃:符小姐热心新政,关爱黎民,不畏邪恶,哪怕在自己遭遇危险经历困境的时候都不忘鼓励我。我岂能让她失望?

    当下,将那信再看一遍,珍重地折好藏入怀中:“神父若能够联络上小姐,请告诉她,程某人明白她的意思了。”

    白赫德点点头:“我虽然没法告诉她,但是天父总会让他知道的。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这时月亮已经升了起来,天上的云彩散去,即使没有灯笼也可以看清道路。两人就相互扶持着,向废墟外面走。地上虽全是瓦砾,但月亮的清辉洒在上面,就像镀了一层水银,洁白闪亮。在这样奇异的微光里行走,程亦风甚至有一刹那以为真的是上帝显灵了,要给他指明道路,不仅眼前明亮,连心里都明亮了起来。

    因为门厅坍塌堵住了正门,两人不得不从花园围墙的缺口原路出去。不过,才绕过涂着磷粉的残墙,就听到背后传来一阵诡异的“沙沙”声。两人心中都是一惊,回身看去,只见月色之下,有人拿着一柄寒光闪闪的利剑正在刮除墙上的字迹。

    “谁?”程亦风喝问。

    那人似乎刮得专心,愣了愣,才转过脸来——原来是哲霖:“咦,程大人也到这里来了?莫非大人听说了此地是文正公的故居,特来参拜?”

    “我的确是好奇,所以才过来瞧瞧。”程亦风道,“袁大人难道也是来拜祭先贤的?怎么又在这里舞刀弄剑?”

    哲霖笑了笑:“下官不是来拜祭的。这剑也不是下官带来。乃是方才看到它插在花园的石堆里,才拔出来看看——程大人还记得今年中秋在凉城遭遇玉旈云么?其实那之前武林义师就一路想堵截她,可惜不成。我在武林大会上听他们说过,曾经在凉城外跟玉旈云交过手,还放了一把火,结果还是让玉旈云逃脱了。我依稀记得他们说过,交手的地点就是芙蓉庙——果然就让我发现了一把剑。大人看,这是琅山派的兵器——”说着,将剑倒转,递给程亦风。那吞口处的确刻着“琅山”两个字。

    程亦风对江湖上的事毫无兴趣,也不相信哲霖是特地来找剑的。指着墙上已经被刮去大半的字迹,道:“别人好好的在这里祭拜故人,大人为什么要加以毁坏?”

    “祭拜故人?”哲霖哼了一声,“大人不会真的这样认为吧?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这里虽然荒凉,但是总还有樵夫猎户或者来往商旅经过。可是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废墟里有异光。偏偏太子殿下亲自来迎接钦差时便出现异像。哪怕是祭拜也好,为什么专门要挑这个时候?”

    程亦风不似哲霖这般疑心病重,更加怕自己随便说话不小心又掉进人家的圈套,就不答反问,道:“袁大人认为呢?”

    “大人请看这里——”哲霖用灯笼指着假山的一角,黄晕的光下可以看见,石头上刻了些形状,仔细辨认可以看出是三个女人,一高两矮。高的妇人发髻如云,衣袂飘然,较矮的一个手持莲花,最矮的一个抱了一只猫。三人的面目因为岁月长久又遭遇烟熏雨淋,都不可见。但是,这雕刻者刀法稚嫩,线条歪曲,显然是个孩童。

    “这也许是附近的小孩跑进来刻的吧。”白赫德道,“有什么特别?”

    哲霖将灯笼又移近了些,且矮身指着那妇人的裙子,道:“请看这里——”

    程亦风凑上前去,见那裙子上刻着“娘”,再看那持花的女子,裙子上刻着“姐姐”,旁边又雕着“朝阳”二字,而抱着猫的,身上刻着“小云”,旁边就刻有“素云”两个字。“朝阳”和“素云”两个名字写得很工整,不像是出自孩童的手笔。推想一下,大概是这个叫素云的小孩先刻上了母亲、姐姐和自己的图案,但却不会写那复杂的名字,所以找了个会写字的人来帮忙。程亦风曾听符雅说过,于适之有两个女儿,朝阳和素云。朝阳和亲之后,客死他乡,而素云则夭折宫中。这假山上的涂鸦应该是在韩国夫人去世之前刻上去的。本来虽然是寡母带着两个孩子,却也温馨快乐,没想到几年的功夫,就全都香消玉殒。实在令人叹息。

    “袁大人觉得这个有何稀奇?”程亦风问道,“这是文正公的夫人和两个女公子,如今都不在人世了。”

    “是没有什么稀奇。”哲霖道,“只不过是令人感慨罢了。本来其乐融融,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如果真的是老天见不得美满,非要将欢乐夺去,那倒也没话可说。但如果是人为呢?”他说着,瞥了程亦风一眼。

    程亦风心中一凛:“袁大人到底要说什么?”

    哲霖用剑拨开瓦砾,那两句诗还不曾被刮去,月色下看得分明:“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你不觉得这两句诗是有所指?”

    “这是咏瀑布的诗,”程亦风道,“我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哲霖冷笑了一声:“白神父是出家人,我想有些话在他面前说了也无所谓——程大人,符小姐因何会接连遭遇不测,其中原因难道你不晓得么?我想,你既然会突然不顾礼数跑去坤宁宫求皇后赐婚,心里总是有些数的吧?”

    不知哲霖究竟知道多少?程亦风沉住气,不接话茬。

    哲霖继续说道:“元酆五年韩国夫人所乘的画舫沉没,造成她溺水身亡。这事表面看来是一场意外,但实际上是有人在画舫上动了手脚。符小姐因为知道真相,所以有人想杀她灭口。程大人其实也是知道真凶身份的,故而想从她的手里把符小姐救出来。可惜,事与愿违……”

    “你是从哪里听来的?”程亦风沉声问。

    “我既主持疾风堂专司细作之事,还有什么消息能逃过我的耳目?”哲霖道,“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这两句诗可选得真好,说它直白,其实隐晦,说他隐晦,它又直白。这要传了出去,恐怕很多人都会知道当年的真凶是谁了——大人大概不知道,当今皇后的名讳就是‘绣氤’两个字吧?”

    “你……”程亦风瞪着他,“你究竟想怎样?”

    “大人这话就问错了。”哲霖道,“应该是问这个写字的人想要怎样。”他背过身去,琅山派的利剑在背后发出凛冽的寒光:“这个往墙上写字的人,明显是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且很想把它揭露出来。他之所以挑在今天,目的是要让人看到,让太子看到,让百官看到,接着闹个满城风雨,趁机向皇后娘娘报复——我听说,当年皇上十分倾慕韩国夫人,虽然碍于礼教无法立她为妃,却对她照顾有加,封赏无数,大大超过一般贵妃的规制。后来韩国夫人去世,皇上伤心不已,曾经拿着她的画像到全国各地挑选和她容貌相似的女子。各地进献美女有五百人之众,皇上却没有一个看中的。有一两年的时间,他对选妃完全失去了兴趣。可见韩国夫人在皇上心目中地位非凡。如果韩国夫人系被自己的妹妹皇后娘娘害死,这事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不知后果会如何?”

    若能有人出来指证,皇后再也无法脱罪,程亦风想,那么轻则被废,重则丢了性命。

    “如果皇后娘娘出了状况,对谁最有利呢?”哲霖似笑非笑,“符小姐?程大人?你们二位都会是受益者吧?”

    若皇后失势,符雅自然不用继续躲藏,程亦风想,可是要在宫中这样翻天覆地的闹一场,对朝政难免会有影响。况且,皇后是竣熙的生母,将她所做的恶事都揭露出来,竣熙要何以自处呢?他冷笑了一声,道:“袁大人莫不是想说这些磷粉是程某人涂上去的吧?”

    “非也,非也。大人一向光明磊落,不齿阴谋手段,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哲霖转过身来,“不过,方才我不经意听到大人和白神父说话,听说符小姐并没有被绑架,而是藏身在什么地方。符小姐聪明伶俐,会不会……”

    “绝对不是以斯帖做的!”白赫德没有心机,并没有想到这时候如果跟程亦风一起矢口否认符雅出逃的事实,哲霖也不能将他们怎样。他只是急着澄清,反而就是默认哲霖说的话不假:“以斯帖哪怕是牺牲自己,也不会找人复仇。”

    “神父不要激动。”哲霖微笑道,“我只是随便猜猜——我能猜得到,外面的人也能猜得到。虽然皇后娘娘的所作所为未免过分,但是纵观历史,深宫之中几时少过恩怨?国家目前对内需要推行新法,对外需要防范樾寇,万万不能因这种丑闻而乱了朝纲。所以我想,决不能让写这些字句的人得逞。”边说着,边提起剑来,又是一阵劈砍,终于把墙上所有的字迹全都刮除。“太子殿下和今天在场的官员应该不会把这些字放在心上。”他道,“如今字迹已毁,以后也不会有人看到。大人觉得,是否需要派人查查这写字的人,以除后患?”

    这个写字的人——程亦风只能想出一个可能的人选,那就是公孙天成:能够用明瓦七彩灯、磷粉,这些奇门遁甲之术;计算准确,恰恰“碰上”竣熙阅兵的时间;知道韩国夫人被害的真相;还懂得用诗文暗指皇后的名字……除了公孙天成之外,他简直想不出第二个人来。况且,公孙天成不是说过,要“打草惊蛇”让皇后乱了阵脚,以便营救符雅吗?看来这就是老先生最近在忙碌的事。

    既然已经知道符雅平安无事,不可在这个时候引发宫廷剧变。他须赶紧回去将情况告诉公孙天成,阻止老先生进一步的行动。

    至于哲霖这边,若让他抓住了公孙天成的把柄,那可是大大的麻烦。因道:“不必了,这人藏头露尾,装神弄鬼,就是想靠着谣言来生事。自古谣言止于智者,若我们大肆搜捕,反而会推波助澜。只要他不再有所动作,就不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大人英明。”哲霖这句分明是赞扬,但听起来却十分刺耳。他做了个请的动作。程亦风正好一句话也不愿意和他多说,快步走出了于家废墟。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各位小玉粉,大家看到了小玉小时候的墨宝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