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6章 现在住在你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友赞同的频频点头。

    像谁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对刚子一家来说,全家团圆美满,才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不是吗!

    在五婆婆一家的事情告了一个段落之后,三个人总算是送了一口气,但也因为五婆婆家和王德子家的事情,让他们几个人一下子在十里八村名声大噪,村里不少人都纷纷赶来请他们治病或者看风水,都快把村长家的门槛都快踏平了。

    三个人一时间忙得团团转,上午还在东村帮看风水,下午又得请到西村去,奈何乡亲们还十分的热情,酒席款待是一家接着一家,活生生让三个人在短短一周内吃圆了一圈。

    到了最后,三个人只得连连大喊吃不消,再坚持了几天之后,终于决定和一干热情的村民们告别,打算载着一车的土特产第二天就回城。

    就在临走的前天晚上,又又人上门了,这次是村长家的二叔公。

    在这时候的农村,生活虽然不似城里头那么物资充足,但是人人多多少少都是沾亲带故的,人情味也远远比你城里头要浓厚得多,大伙有个上门事情,都爱帮衬自家人一把,自家有什么事情也喜欢找大家伙儿帮帮忙,出出主意。

    这次二叔公上门就是有事相求而来的。他上门的时候,遭逢大家伙刚刚吃完饭,正一群人坐在院子里聊磕消食的时候来的。

    “这里是狗蛋他爹家不?”狗蛋是村长儿子的小名,村长儿子小时候身体不好,便听从老人的去了个贱名,据说是小名越难听越贫贱的名字越好养活。

    说话的是一个皮肤被长年烈日晒得炯黑的老汉,面色微微潮红,像是赶夜路走得太急的缘故,脑门上亮得发光,像是摸了一层猪油。

    白花的一头乱发还微微滴着喊,一身穿得黑不黑又灰不灰的短袖马甲,下面的黑色裤腿卷到膝盖上方,上面还沾着一些泥浆,枯黄的小腿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黑疙瘩,一副老农民的打扮上,还特地穿了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许是走得太急的关系,但前头已经沾了不少的泥土。

    “哟,二叔公,啥风把您给吹来啦,你要来这,咋也不打声招呼哩?”刘婶擦着湿漉漉的手,从厨房里出来,很快就给老汉拿了张椅子,还倒了一杯茶水。

    “您坐,您坐,看走得那么急,是有什么事情不?”村长见媳妇已经准备好了茶座,连忙招呼这二叔公坐下来。

    说是村长的二叔公,其实也比村长只大哥十岁左右不过,他生得晚,算的上是村长老爹家的亲戚,因着乡里的人爱讲究个论资排辈,虽然年龄相差不大称呼上却不能含糊的,所以二叔公说起来算是村长一家的长辈了。

    二叔公为人耿直,是和善的长辈,当初王村长还没当上村长的时候,家里老爹老娘相继病死了,花了家里不少钱,到了最后更加是一贫如洗,而二叔公一家倒是因为亲戚的关系,帮衬他不少,是二叔公家这边出钱让村长出去读书见世面,回来了又介绍了刘婶给王村长。

    刘婶是个贤惠的好媳妇,十几年来温和能干,脾气又好,十几年来和王村长相敬如宾,和和美美的过日子还生了还几个娃娃,后来王村长发迹选上村长,到因为公事上得罪村里的一些人,得亏着刘婶人缘好,这才调解了过来。

    所以二叔公对于村长一家,不仅仅是一名令人尊敬的长辈,更加算得上是再造的恩人了,自王村长家里慢慢富裕了之后,倒也是没忘记报恩,二叔公家一旦有个什么事情,王村长一家也是鼎力相助的。

    两家一来二往的处得十分的融洽,虽然住得远,但是每逢年过节的时候,两家也是经常走动,过年的时候,王村长一家总要带上不少节礼去孝敬二叔公,第二天,二叔公的一干儿女也会买上厚礼送回去,两家下辈的人也是好得像是一家的兄弟。

    “我听着那鼎鼎有名的万师傅,现在住在你家,是不是?”二叔公也不见外,咚咚的灌了一大杯茶水后,一屁股坐下来开口就问。

    “是的,现在万师傅几个人正住在我家哩,不过他们明天就要回城里头。”村长回答。

    “那可不行,我听说他们是有大本事的,尤其是那个万师傅,傻子都能治好,是不是?”二叔公大着嗓门问道。

    “这……这个。”村长挠挠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又问:“那您这次来?”

    “我这次来呀,的确是有事情要求求他哟!你能不能去说说,让他给我家帮帮忙。”二叔公又喝了一口水,连忙说道。

    村长有些为难,毕竟刘万琰几个人累了好几天他是看在眼里的,就是不知道他们现在还愿不愿意了,“但是他们明天就要走,帮不帮得上,我也不知道,我得问问他们。”说着就朝一旁坐着的刘万琰望去。

    一旁的刘万琰只听到“鼎鼎大名”四个字就满头的黑线,在看看两个看着自己似笑非笑的好友,顿时恨不得马上钻到地缝里头去。

    现在村长又一脸希冀的看着自己,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假装咳嗽了一声,道:“我得先问问我的两个伙伴才行。”

    于是又转过头和两个伙伴悄悄商量着。

    “你们觉得怎么样?到底要不要帮忙?”刘万琰征求他们的意见道。

    “帮或不帮又什么关系,不是有你大名鼎鼎的万师傅在吗?哪还用得着我们。”成克星挤眉弄眼的打趣道。

    刘万琰已经被臊得老脸发红的,连声说道,“哪有的事情,没有你们,我肯定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哟哟,快别这么说,这可是折煞我们大名鼎鼎的万师傅了。”成克星有些吃味,显然不想放过他。

    “行了行了,下次都让你来管事行不,让你当一次成师傅!”刘万琰连连说着。

    “那还差不多!”成克星就等着他这句话呢,同样是学道的,他一个道观出生的哪能让赶尸的抢了风头。

    “那你们觉得要不要应下来?”刘万琰再次询问道。

    “这……”李先正沉吟了一下,说:“先听听看,他说的是什么事情。”

    这样也对,他们又不是大罗神仙,不是什么活都能够接的。

    于是刘万琰几人先让二叔公开口,说说他到底为什么事情来找他们。

    二叔公听几个人这样说,大概是也有希望去帮帮自家的,随即也把事情忙不迭的说了出来,这次他是为着女儿来求人的,因为怕其他人辈分不够,喊不动,故才亲自上门来的。

    二叔公家又三男一女,虽然是乡下,但是因为老来得女的关系,老两口最最疼爱得就是这个老闺女。由于女儿生得玩,从小身体也不甚强壮,上头又有三个皮实的哥哥,所以老两口对这个女儿十分的疼爱。

    从小这个女儿就宠爱得紧,从来重活累活都有哥哥们做,老两口从来不让她做粗重的活路,还攒钱送她去村上读书,过得几乎算得上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生活。

    二叔公两口子还给小女儿起名叫玉珠,命里头含有如珠似宝之意,而他们两口再加上三个懂事的哥哥也的确对玉珠好似宝贝一样疼爱着,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玉珠自小就是有求必应,要星星不摘月亮的。

    就这样,玉珠在几个疼爱自己的家人的呵护下,长到了十八岁,变成二八年华的一个俏姑娘。

    十八岁的玉珠虽然是在众人的疼爱下长大的,却丝毫没有一点骄纵之气,反而性子柔顺腼腆,举止斯斯文文的,不论和谁说话都是细声细气,从来没和任何人红过脸。

    玉珠从小就被送到村上上学,本身学习也哼努力,她在高考那年只考上了个二本院校,这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成绩。

    她是个孝顺孩子,自己要是去读大学只能给家里增加负担,父母和哥哥是很疼爱自己,但是到底是农村,哥哥们都已经老大不小,是时候说个媳妇了,要是还要供自己读书,他们那里有钱盖房子娶媳妇,于是玉珠放弃了二本院校,而是上了一所能让自己免学费的大专。

    饶是大专在村里也是个难得的文化人,村里的孩子多在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又或者去上个几年中专,对于玉珠大专生的十分还是十分尊敬的。

    玉珠是个孝顺的孩子,去城里读了大专还不忘每个假期回来家里,给父母干家务活,打打下手,见玉珠不似村里那些去过城里,就自视甚高看不起的女娃娃,性格反而一如既往的温柔,不论是家里还是村里,都对这个姑娘赞不绝口。

    大伙都眼瞅着玉珠越长越水灵,看她快要到了适婚的年龄,为人又孝顺勤快,名声有好,长相在十里八村是数得着的好,村里的小伙子无不表示对她又好感,而各家的媒人也陆陆续续的上门,二叔公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可是二叔公两口子面上却不懂声色,只是委婉的拒绝了一批又一批的媒人,说是姑娘还小,想着再留上一阵,还不想让自家姑娘那么快嫁人。

    这样一来,拒绝的人多了,自然是有人眼红的,尤其是那些同样有待嫁姑娘、却少有人问津的人家,他们见二叔公拒绝了那么多人,其中不乏家里条件不错的,便在背后议论说,二叔公一家是眼界高,瞧不上农户人家,要把女儿嫁到城里头去。虽然这样的谣言任然阻止不了一批又一批上门的亲事,但说得久了也还真的有人会信以为真。

    其实说是谣言但也未必是空穴来风,二叔公两口子,其实还真有把女儿嫁到城里头的打算,不过他们不是想着守门攀龙附凤,只是纯粹想女儿嫁得好一些,不用因为米粮口食发愁。

    在二叔公一家的观念里,城里的人总是比乡下的高人一等,嫁到农家去,每日的农活是必不可少的,要是碰上的家里人多的,还有上头养着老的下头拉扯小的,个中的辛苦自是不必说。

    嫁到自家苦哈哈了一辈子,几个儿子和自己一样,只能整日在黄土里刨食,日子虽然不穷,但是着实是很辛苦,他们不像自己打小呵护的姑娘和自己一样,被烈日黄土早早压弯了腰。

    所以直到玉珠大专毕业,二叔公一家也没给她相好对象,其实他们更希望玉珠能自己在城里谈个对象,最好再带回来给大家伙瞧瞧。

    可惜玉珠让他们失望了,直到她毕业也没能交上对象,家里一下有些焦急,姑娘虽然水灵但是过了这段年华可就是大龄了,能挑的人对象条件,自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打折扣,但是玉玲生性腼腆,二叔公见她没有和自己预料的那样,嘴里也没有说什么。

    玉珠大专毕业回来了,在家里呆着没有去实习,原因是她们学校分配去的城市太远,二叔公两口子舍不得闺女去那么远的地府,还要整年整年的看不到人,生怕她被外头的人骗了,所以没同意让她服从分配。

    玉珠倒也听话,爹娘说不同意,自己也就没坚持,直接拒绝了学校的分配,反而一毕业就回家,不像其他村上的姑娘,削尖了脑袋也要往外头闯。

    本来老姑娘回家来,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城里省吃俭用买回来的礼品,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老两口也的确因为姑娘的乖巧听话欣慰了好一阵子,这么孝顺的一个孩子,这可是其他有姑娘人家羡慕不来的。

    姑娘一回来,两口子就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招呼了一堆地道的吃食给自家姑娘,而姑娘回来还如从前一样,口味性子一点没变,把爹娘给自己这边的吃食都愉快的解决了。

    本来这也是好事,二叔公两口子虽然为玉珠的亲事发愁,却也出来不敢当面跟姑娘提起,不是玉珠的性子娇受不住,而是姑娘性格真的是很腼腆。

    和她说这事,她是肯定不乐意的,要是把她说急了,虽然不会和你红脸,但就是住在一个家里,她都能好几天都躲着人走,不和你搭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